购买步骤:
蛇年行情徐徐展开 ,增量入市资金陆续到位。
截至2月5日收盘,一共有7只新成立的ETF确定了蛇年上市日期,累计上市交易份额超过15亿份 ,累计规模超过150亿元 。如果从2025年以来算起,借道ETF入市的资金规模则超过了400亿元。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上市的基金中 ,个人投资者 、专户FOF和养老金三大类新型“选手 ”正在崛起,他们以显著的持有比例跻身前十大持有人之列。在个别ETF中,有个人投资者在前十大持有人中位列第一 。
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 ,ETF的持有人类型越来越多元,逐渐成为养老金等机构的重要配置部分。从国外成熟市场趋势来看,从2017年开始美国和加拿大的各类养老资金开始增加ETF配置,国内ETF的发展应该也会遵循这种趋势。其中 ,既有蓬勃的市场需求,也有可预期的政策支持和产品供给。
入市资金有三大来源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2月5日收盘 ,一共有7只新成立的ETF确定了蛇年上市日期,累计上市交易份额超过15亿份 。7只基金由此成为蛇年开市后首批入市的公募资金,一共有三大品类来源。
首先是创业板50ETF。根据嘉实基金2月5日公告 ,嘉实创业板50ETF拟于2月10日上市交易 。该基金成立于1月23日,募集规模5.12亿元,本次上市交易份额为5.12亿份 ,其中有4.59亿份由个人投资者持有,占比89.72%。包括嘉实基金在内,易方达、华夏、富国等7家公募曾在2024年集体获批创业板50ETF。截至目前 ,除嘉实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外,其他基金公司的创业板50ETF大多尚未上市 。
其次是中证A500ETF。1月底成立的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将于2月7日上市交易,交易份额为4.75亿份。其中有50.36%的份额由个人投资者持有 。和创业板50ETF ,中证A500ETF的资金入市效应更为明显。截至2月5日,2025年以来一共有3只中证A500ETF成立并上市,按初始的1元净值计算 ,入市资金规模约为35亿元。
再次是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本次上市交易的,有海富通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天弘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 、博时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广发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
需要指出的是,几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在成立后有过份额折算 ,他们上市显示的份额和净值情况,与成立时有所不同。以华夏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为例,折算前的总份额为29.97亿份 ,折算后份额为2996.75万份,折算日基金份额净值为100.0056元。
但在折算前后,入市资金的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整体来看 ,上述7只新上市的ETF规模合计达到1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