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是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本市共接待游客177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08%。上海的各个古镇老街新春里也都喜气洋洋 ,在即将到来的元宵节,浦东三林老街“2025金蛇迎春闹元宵暨三林镇文化惠民社区文艺巡演开幕演出”将会有百米巨龙 、踩高跷、小丑、蚌壳精 、荡湖船、旗袍队的出现,三林标布、三林刺绣 、三林瓷刻、三林肉皮、三林酱菜、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等区级“非遗”项目也将让老街焕发新生 。吃穿住行 ,细细观察,非遗正在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
资料图
三林本帮菜曾上“舌尖”
据介绍,2月11日下午1时开始 ,三林龙狮广场河畔上将有糖画 、吹糖人、棉花糖、小丑气球 、做花灯、三林标布、三林刺绣等非遗技艺展示。
资料图
食物里蕴含的是家乡口味,非遗食物制作技艺传承因为人们对于口味的执着而生命力旺盛,常吃常新 ,百吃不厌 。
三林酱菜制作技艺,可谓是“封藏味道,封藏时光”。三林塘酱菜是上海传统农副产品 ,其酱味足,鲜味真,被列为“沪郊百宝”之一。其中,小乳酱瓜相传在明代就被誉为宫廷贡品 。近百年来 ,三林塘酱菜以历代相传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配料而享誉上海,其所选用的酱料,保持浦东民间酱腌传统法 ,长期日晒,使酱味渐入而仍保有原菜香。故而,食之爽口生津 ,增强食欲。1956年三林镇创办了“三林酱菜厂 ”,聘请了三林民间最好的酱菜师傅,选用最上乘的蔬菜原料 ,精心制作极具上海口味的酱菜 。三林塘酱菜具有鲜 、香、脆、嫩的特点,目前已有40余种品类。
三林塘肉皮是许多老上海人春节饭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肉皮,在上海各地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及不同的烹饪方法 ,相对而言,三林塘本地人最为讲究。在获得生肉皮后,要剔尽猪毛 、清洁毛囊,祛除猪皮内里的油膘组织 ,用碱水洗去油腻,然后晾晒至干透,随后经过一个“发”的过程 ,方可食用 。像“汤三鲜”“蒸三鲜 ”等菜肴,在烹饪过程中,肉皮能最大限度地吸纳、融合其他食材的味道 ,加上自身特有的焦香,赋予人们难以替代的味觉冲击和享受。即使在今天,凡以本帮菜为特色的饭店、酒家 ,在其菜谱上定然会出现它的身影——三林塘肉皮。
三林本帮菜具有鲜明的地方个性,体现“形制精巧 、色香味浓”的特色 。早在元明时期,三林塘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菜式 ,逢年过节、婚事庆典,当地民众摆酒设宴,欢度盛事,一批本帮特色菜从中脱颖而出 ,尤以“老八样”声名远播。三林本帮菜在国家级烹饪大师李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