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乙巳年春节成为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在上海3A级景区黄道婆纪念公园,一场名为“海上最春早”的立春游园活动引来众多观众参与 。12对春童及家长以及中外游客 ,在民俗学专家的带领下展开了一场既古老又新颖的立春祭礼。
中外游客在黄道婆纪念公园喜迎立春
“立春祭”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由于在时序上正处于春节仪式密集时段,立春与整个春节并轨互借 ,保留了独特的劝耕 、劝勤、惜时、立志 、祈福、禳灾等诸多功能,成为生命、更新与希望的象征 。
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介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 ”标志着春天正式到来。立春自古便是安排生产与生活的关键节点与时间坐标 ,庆贺的仪典与祭礼规模盛大,民间素有“新春大如年”“春朝大于年朝”的说法。写宜春贴是最为古老的迎春方式,春书春贴是迎新吉物 。傅咸《燕赋》云:“御青书以赞时 ,著宜春之嘉社。 ”孩子们在立春日书写“宜春”, 亦有新春开笔之礼,寄寓聪敏好学之意。
在国家级非遗上海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奚小琴和辽宁省级非遗满族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初春枝的指导下,中外友人纷纷剪起了由剪纸大师设计的蛇年宜春图案 ,南北两地非遗剪纸共迎乙巳新春。
“戴春胜、挂春幡”,也是立春迎祥纳吉的祈福手段 。将春燕贴于门庭,将象征着“生生不息 ”的乙巳小蛇别在发髻 ,将写有吉祥祝语的春幡挂在树梢,均由亲子家庭共同完成,正如古诗词中所描述的“宝鸡能僻恶 ,瑞燕解呈祥。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儿童在老师的教授下学习孝亲奉茶礼,长幼一同品尝春茶 、春饼、春卷 ,其乐融融 。唱春环节的“春”主题古诗词飞花令,更是赛出了一派美好祥和的节日气氛。
田兆元介绍立春习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