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声动,英歌舞起 。
今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非遗版”春节,春晚上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的英歌舞也首次惊艳亮相。
舞锤上下翻飞,喊声气势如虹,跳起“中华战舞”时 ,舞者充满了自信蓬勃的生命力,被网友称为“最强过年氛围组 ”。
正月的潮汕,也确实“在新年赛道强得可怕” ,几乎村村都有民俗活动,且一乡一俗,各不相同 。确定了到汕头的行程后,我加入了一个潮汕民俗围观小组 ,还在腊月,就已经被排到了5群。群共享文档里,密密麻麻列出了1060项民俗活动 ,而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来潮汕,看英歌,过大年” ,对和我一样的外地游客而言,这张岭南春节民俗画卷,就是在人潮和锣鼓中被倏然打开的。
首登春晚 ,苦练44天
春晚节目《潮起舞英歌》中,最后一句是“银河唱九曲,曲曲是英歌 ” ,这句歌词很适合新年的潮汕 。
潮汕普宁英歌舞是民间最为广泛流传的版本,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普宁全市有上百支英歌队,从腊月开始 ,就不时能在村巷间看到身穿戏服、满脸油彩的英歌舞者。
今年登上春晚舞台的38位舞者,就都来自普宁,分属南山英歌队和富美青年英歌队 。结束了春晚的表演后 ,他们正月初一就马不停蹄地赶回老家,继续各项年俗演出。
正月初四下午,我在汕头的景点遇到了富美青年英歌队。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 ,队员们脚下变换着多种步伐,舞槌上下翻飞,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喊声、鼓声和锣声中一路豪迈前行 。围观的人们一起大声叫好,沾沾喜庆和吉祥。
富美青年英歌队演出现场(刘雪妍 摄)
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有很多英歌主题的画作,这便是其中之一(刘雪妍 摄)
“你现在看到的是传统的英歌 ,由锣鼓伴奏,春晚上的伴奏从鼓声变为音乐,场景也从街头变成舞台,对队员们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富美青年英歌队教练李俊浩说 ,春晚排练每天都有变数,他手机里现在还存有5个版本的音乐 。“最终确定的这一版能跳出气势,有原汁原味的非遗元素 ,也能卡到歌曲的节拍,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在这支队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英歌队中,李俊浩显得很老练。他今年35岁 ,身体壮实,5岁练武术,9岁加入英歌队 ,16岁成为“跳头槌”的队员,20岁时就创办了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用他的话说 ,自己四分之三的人生都与英歌有关 。
多年联系,他们一直在为登上春晚舞台而努力。“今年春晚导演组邀请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