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家人们 ,欢迎来到上海!”
大年初四下午,一架载有来自云南文山、红河等地的100名劳动者的飞机稳稳降落在浦东国际机场。背着大包小包的“小红帽”们一踏出机场大厅,就收到了上海人社部门送出的亲切问候和新春礼包 ,现场气氛一片火热 。
春节离家,倍加思亲,但这些云南来沪务工人员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憧憬。“在上海学到很多东西 ”“喜欢上海”“这里有家的感觉”……他们共同盼望着 ,新的一年能多赚点钱,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我想出来闯一闯 ”
曲靖小伙尹国升,这次已经是第二年来上海了 。“去年是我小舅带我出来的” ,他回忆,当时他们先从曲靖坐大巴到昆明,又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这才抵达上海。
今年 ,为应对岁末年初劳动者买票难、买票贵等出行难题,上海启动“点对点”返岗活动,向来沪务工人员提供包机、包车等服务。尹国升所搭乘的航班 ,上午11点起飞,下午2点就落地上海。一趟旅途下来,他和老乡们仍然神采奕奕 。
詹升芳(左)与尹国升(右) ,同为曲靖会泽人
一年年的辛苦打拼,为的当然是赚钱养家。“我们很多老乡都爱来上海打工,因为这边的薪资待遇比老家高很多。”文山姑娘黄卫凤8年前第一次来到上海 ,就决心要留在这里 。尹国升经舅舅介绍进了嘉定一家健身器材公司,从事涂装生产工作,每个月到手7000多元。他打算今年多存些钱 ,年底回家把媳妇娶了,“如果她愿意,我想带她来上海工作 ”。
工作之余,尹国升还在上海考了驾照 。就像黄卫凤说的 ,在大城市不光能挣到钱,还能学到东西,增长见识。
今年48岁的詹升芳 ,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詹是詹天佑的詹”——这是她出来打工后获得的“知识点”。“在老家,一辈子只能干农活 ,我想出来闯一闯” 。前些年,她进入上海一家快递公司,当上了分拣员 ,“自己喜欢做,就一直做下去了 ”。
对于上海,很多云南籍劳动者都像詹升芳一样 ,去而复返,念念不忘。不少人还拖家带口一起到上海务工 。队伍中颇受瞩目的龚玉芬母女三人就是一个例子。
龚玉芬的两个女儿是双胞胎,今年刚从高职毕业,希望在上海见见世面 ,就随母亲一起过来了。这也是母女难得的团聚时光——此前,母亲一直在外打工,和老家的孩子聚少离多。“希望女儿能在这里找到发展机会 ,将来日子过得比我好 。”说到这里,龚玉芬的眼眶有些湿润。
据悉,春节长假期间 ,上海人社部门将组织一系列“专机”“专列 ”“专车”服务,帮助安徽 、四川、湖南、河南 、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大批务工人员陆续返岗。
“穿针引线”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